国际易经网 - 轻松学习周易从此开始!

国际易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易学应用 > 易与管理 >

执两用中:中国式管理的哲学灵魂(5)

时间:2006-07-22 02:10来源: 作者:曾飞 点击:
商朝讲天命,周朝讲德治,讲“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左传僖公五年》),伦理上讲德行。于是世俗的德的观念就由“德治”的统治思想而派生。因此老子才说:上乘的德不依据世俗的所谓德,依此而有了真正的德。而认

  商朝讲天命,周朝讲德治,讲“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左传•僖公五年》),伦理上讲德行。于是世俗的德的观念就由“德治”的统治思想而派生。因此老子才说:上乘的德不依据世俗的所谓德,依此而有了真正的德。而认为“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老子二十一章),即深通之“德”的法度,是只要有“道”就服从它。而不是服从德治的思想。老子的德,是从无名状态得到的局部规律,而不是伦理道德所指的的德性。老子对当时盛行的借助于仁、义、礼的各种统治理论很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抓住了枝末而没有抓住根本。管理的根本在于无为而无不为,遵循规律来治理。
  因而老子说得很清楚:“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阴一阳才成其为道。偏执一端就远离道了。阴阳是两端,“冲气以为和”才是用其中。唯有“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执中才是成事的正道,这才是真正的“中道”。正因为执中才能在阴阳两端的相互激荡中得到整体的和谐,于是回归到了中华文明古老传统的“执两用中”的思维方法上来了。而不是深陷于它的支末——遵守礼制的所谓“中庸”思想中而不能自拔。
  总之,中庸思想是对中华传统执中思想的修正。中庸思想让传统的执中思想的哲理和方法退居二线,如孔子所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章句》),明白地说是“用其中于民”,而不是民众自己“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主语变了,由圣人代替了民众,圣人来思考,来“允执其中”,而后用在民众身上,民众只需紧随其后,服从“从众效应”就可以了。也就是让民众“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中庸章句》)。用圣人所认定的“中道”来让民众信守之。对于中庸思想,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让这些正道和定理不偏地得到遵守,并且“不易之谓庸”,信守而决不改变。庸,也平常之谊,使之成为平常的状态。中庸思想的核心,就是道德伦理教化的普及。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执中思想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分隔线----------------------------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