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当我们漫步在乡间小道,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喜看稻菽千重浪”之时,我们会感受到由衷的快乐;当我们骑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仰看白云苍狗,观赏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外风光时,我们会心中充满欢喜;当我们旅游在森林公园,惊奇于参天古树,倾听着“自在娇莺恰恰啼”时,我们会莫名激动……为什么?就因为这些自然景观是生态系统遵循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保持着生命持续存在的条件,充满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之美,体现了美所应具有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一致的自由精神。反之,当我们长期生活在钢筋混凝土浇铸起来的现代化“城市森林”中,目睹着一堆又一堆腐臭的生活垃圾,呼吸着充满汽油和工业粉尘混合的污浊空气时,我们常常会感到莫名的疏离与痛苦……为什么?就因为这些人工景观阻碍了生命过程的流动循环,切断了人与自然的自在亲和关系,使人类失去了感受生命物种蓬勃旺盛、永不衰竭的“生生”之美而造成的。
“天人合一”:物我圆融的生态存在美
生态美理论告诉我们,生态美是天地之大美,自然之大美,也是人与生态环境和睦相处之生态存在美。人对这种美的体验,必须由主体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繁荣及和谐的情景中去,和生命整体打成一片,同呼吸、共命运、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努力超越物我对立,克服由于自己与万物的差别性而产生的阻隔,冲破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封闭,达到直入自然变化的奥秘之中的美妙胜境。因为“生态美的体验内在于生态系统之中,是人通过与生态过程亲密的融合而体验到的,它不能与培育它的母体严格地区分开来。河流、雨林、旷野、冰川和所有生命种群,都是作为体验者的我的一部分。我与生物圈的整个生命相连,我与所有的生命浩然同流,我沉浸于自然之中并充实着振奋的生命力,欣然享受生命创造之美的无穷喜乐。”[5](P266)因此,生态美将物与我之间的生命关联和生命共感视为自己最基本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