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经网 - 轻松学习周易从此开始!

国际易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易学应用 > 易与科学 >

《周易》生态美意蕴解读(4)

时间:2006-08-05 02:58来源: 作者:彭松乔 点击: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周易》的“天人合一”观念,将物我圆融看作是人类生态存在的最高境界显然是非常切合生态美理论的生命关联和生命共感的整体主义精神的,它表现了中国古代哲人整体把握宇宙人生的崇高生态智慧。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周易》的“天人合一”观念,将物我圆融看作是人类生态存在的最高境界显然是非常切合生态美理论的生命关联和生命共感的整体主义精神的,它表现了中国古代哲人整体把握宇宙人生的崇高生态智慧。《周易》的“天人合一”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所谓“三才之道”。《周易·系辞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在这里,《周易》结合卦、爻的组成形式讲述天、地、人三才之道,显然是三者有机统一的整体世界观。《说卦传》讲:“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这里的意思与前文没有多大差异,但却进一步明确了天道、地道、人道的内涵:天之所以为天,主要是它有阴晴寒暑,从阴晴寒暑这些现象总结出基本规律来,则为阴阳,所以《易》在卦画上立天之道说阴与阳;地之所以为地,主要是它有山川原隰,从山川原隰这些现象总结出基本规律来,则为柔与刚,所以《易》在卦画上立地之道曰柔与刚。人类社会十分复杂,但能使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基本规则只有仁和义,“仁者人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应当相亲相爱,只有相亲相爱了,人类才能生存与发展,“义者宜也”,就是处理事情要合理,要恰如其分,只有事情处理得合情合理了,才能让人信服。其次是所谓天人合德。《周易·文言》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在《周易·文言》的作者看来,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的德行应该与天地相符,能够生养万物,他的光明应该像日月那样,普照一切,他的进退像四时一样,井然有序,他的赏罚与鬼神相配合,吉凶一致。他的作为先于天而施发,但上天不会背弃他,他的行动后于天而开展,是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的,所以他是深明宇宙奥妙,达到物我圆融境界的“大人”,也是能体会天地之大美,享受生命创造之乐趣的“大人”。高亨先生在《周易大传今注》中,就通过《大畜·象传》:“天在山中,大畜”的解读,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人合一”、物我圆融的生态存在美景象:“天在山中,即天之光明照耀于山内。天之光明照耀于山内,则草木鸟兽皆遂其生,成为人之财富,其积蓄者大矣,是以卦名曰大畜。”当然,“大畜”全卦并不只是这些抽象的内容,它还描绘了田间种植,人们饲养牲畜和农民的劳动生活情景,描绘了人们在美丽如画的自然环境中劳动,依靠阳光雨露,水土草木条件,繁殖牛羊,生产五谷,与自然环境水乳交融和睦共存的“人天合一”境界。[Page]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分隔线----------------------------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