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经网 - 轻松学习周易从此开始!

国际易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易学应用 > 易与科学 >

《周易》生态美意蕴解读(7)

时间:2006-08-05 02:58来源: 作者:彭松乔 点击:
虽然《周易》直接阐述住宅环境问题的内容不多,但结合其他相关阐发,我们还是能够从中寻找到这方面的一些重要信息,尤其是“辨物居方”的生存环境观更是非常切合现代人诗意栖居的生态美情怀。《周易·未济·象传》

  虽然《周易》直接阐述住宅环境问题的内容不多,但结合其他相关阐发,我们还是能够从中寻找到这方面的一些重要信息,尤其是“辨物居方”的生存环境观更是非常切合现代人诗意栖居的生态美情怀。《周易·未济·象传》说:“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朱熹在《周易本义》中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时说“水火异物,各居其所”,认为这句话反映了自然的客观属性,是事物发展的正常现象,我们应该让一切事物各居合适的场所。程颐《易传》则作了相反的解释,他说“火在水上,非其处也”,以为是不正常现象。那么,到底谁的理解正确呢?这需要我们运用现代生态学观点重新予以阐发。“辨物”是要求我们分别世间万事万物的种类,不使之混淆;“居方”是要求我们把世间万事万物加以分别之后还要使之各得其所。“辨物居方”,重点在“居方”,亦即强调如何使事物各居其位的问题。从“未济”卦名来看,应该说程颐的理解是正确的,因为火性炎上而在上,水性润下而在下,二者不能相交,也不能互为利用,所以才“未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周易》作者秉持的是一种辩证生态观,强调的是各种环境因素的互济互利,协调发展,共同营造和谐的人居环境。此外,像《周易·井》说:“井泥不食,旧井无禽。”对栖居之所的水环境要求也值得我们深思。在《周易》作者看来,住宅地的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淤泥壅塞、混浊不堪的话,井水就不可食用。并且这种被污染了的水不仅人不能喝,连禽鸟也本能地感觉到,于是远远地离开它。
  《周易》这种“辨物居方”追求居住场所生态环境互济互利,协调发展的和谐美情怀,对于我们矫正现代住宅建筑远离自然本性,单纯讲究经济实用的“工具理性”建筑思维无疑是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的。今天,当我们置身于都市城墙似的街道,整齐划一的住宅区,感受着喧嚣的市井热浪时,虽然我们享受着现代化的物质生活,但却并无栖居的快乐。相反,我们还会感到身心无比的疲惫与厌倦,有一种难以排谴的流浪之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周围原始的自然环境几乎荡然无存。清新的空气被汽车尾气和其他污染气体所取代,洁净的水源只能靠自来水公司过滤和输送,鸟语花香早已离我们而去,蔚蓝的天空被摩天大楼所遮蔽,大地的泥土气息被水泥和柏油所覆盖。人和自然的生命关联与生命共感早已被人为隔断,这就像“未济”卦辞的“火在水上,未济”所昭示的一样,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背道而驰!更为可怕的是,这种“工具理性”的建筑思维还延伸到了广大的中国农村(农村城镇化),使我们连最后一块栖居的飞地都难以寻觅。[Page]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分隔线----------------------------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