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经网 - 轻松学习周易从此开始!

国际易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周易学术 > 周易哲学 >

河洛上古历史文化考论(13)

时间:2006-06-27 06:03来源: 作者: 点击:
四、余论 行文至此,意犹未尽,还须赘述几个问题。其一:澄清一下古人在记载三皇五帝时,在年代和氏族分支上所造成的混乱。如黄帝族是从少典氏族和有娇氏族中哪个部族中分化出来的?就存在不同的说法。为此,我们先

  四、余论
  行文至此,意犹未尽,还须赘述几个问题。其一:澄清一下古人在记载三皇五帝时,在年代和氏族分支上所造成的混乱。如黄帝族是从少典氏族和有娇氏族中哪个部族中分化出来的?就存在不同的说法。为此,我们先来以科学的眼光来审视摩尔根《古代社会》对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的情形。摩尔根指出:“当牛羊开始作为家畜饲养从而成为生活资料和私有财物以后,当耕作促使房宅和土地属于私有以后,必然会出现一种与当时流行的氏族成员继承制相对抗的运动,因为此时父亲的身份日益确定,而旧有的继承制却排除财产所有者的子女的继承权,而将他的财产给予他的同氏族的亲属。父亲和他们的子女共同为争取继承制而奋斗,这就为世系的转变提供了充分强烈的动力。随着财产的大量积蓄并具有永久性,随着私有财产比例的日益扩大,女性世系必然会解体,而男性世系相应地必然会取而代之。”28而取而代之的方式是:“只要约定,氏族的一切现有成员仍然保留为本氏族成员,但此后只允许本氏族男子所生之子女保留为本氏族成员和使用本氏族的姓氏,而女姓成员所生子女一律被排除出去。29”考察我国上古时期的婚制的变化情况正与之“极为相似”。我国自伏羲实行族外婚后,母系氏族社会经历了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相比之下父系社会却是非常短暂的。如上所述,父系取代母系只是为了解决财产继承问题。其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女子出嫁到男方氏族,但对于古老的氏族而言,这点是十分难于做到的。因为在转换过程中,由于不同班辈的存在,势必造成同母异父和同父异母的子女的混杂,同时也会遇到较大的阻力。所以最先转变为父系的氏族都不是那些传承古老的氏族。而一定是由新的氏族分支来完成。其最大的可能是氏族的分支为了寻求新的生存而迁徒。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少典氏这一古老氏族一直到秦之先的少典氏之子女华时期还仍是处在母系阶段。同时,在殷的始祖简狄和周始祖姜原时期都还存在感生的传说也说明了这一问题。而表现在黄帝身上,则是正处在过渡阶段。黄帝时是处在畜牧业与农业共存时期,应该是出现了动产的财富。但作为意识的保守性而言,此时并没有彻底完成母系向父系的过渡。据《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注引《国语》胥臣云:“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其中已姓二人,姬氏二人。姬姓缘自黄帝,说明黄帝后裔中已有两个分支氏族属于父系,其余还都属于母系,从母亲之姓为姓。这一记载出现在黄帝时期,也正反映了这样的过渡。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分隔线----------------------------
热点内容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