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数乃筮人用以欺世的巫术”与“是寓有作者思想的占筮书”表明了对《周易》卜筮性的基本推定。易学史表明,把《周易》基本性质推定为卜筮性,表明《周易》由孔子作《传》解《经》修纂成书以后,对其进行的解读就陷入了误区。尤其现代以降,自五四运动以来...
由于孔子开创的儒学在中国文化中产生的重要作用,并且由于孔子对《周易》承上启下的重要贡献,《周易》与孔子的关系就成为易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正因为上述问题的存在,在孔子与《周易》的关系上同样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对《周易》和孔子的思想进行...
中国文化史表明,自从孔子对《周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之后,《周易》就成为中国文化中一本极为奇特的书。自汉儒学独尊开始,因孔子对儒学的开创之功,又因其有“晚而喜《易》”、“韦编三绝”之举,所以,《周易》成为儒学的群经之首。《周易》...
《周易》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对先秦诸子百家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且在整个封建社会里,凡是有成就的学者,无不研究过它并得它的启示。然而,《周易》这部煌煌巨著的作者是谁呢?这是数千年来人们争论不休的谜题...
五、三皇三易与三才 古圣按天地人三才之道作易,教民以通变求存之道。伏羲作先天易,乾兑离震,坤艮坎巽,八卦逆时针排列,乾坤坎离为四正,震巽坎艮为四隅,天地定位,静而无为。神农法地德载物,教民稼穑,重节候卦气,据伏羲先天易而变其卦序为“坤震离兑...
四、周易不能代表古易思想 汉代以後,虽然易学象数与义理两派分途发展,儒家主要是传承孔子以易经为首的六经人文思想,而象数之学,虽非主流,却依然继续发展。 象数易学的基本工具是天千地支,五运六气,阴阳五行等用以表示万物节候方位时空变化的各种推演...
在“太古文目”一节中,列举太古圣人十余篇多已失传的古籍篇名: “先元皇介而后有(垂皇策),而後有《万形经》,而後有(乾文纬),而後有(乾凿度),而後有《考灵经》,而後有《制灵图》,而後有《河图八文》,而後有《希夷名》,而後有,《含文嘉》,而後有...
二、三易与律历的关系 近代伍剑禅认为三易与古代三大天文学思想有关,即羲农盖天,黄帚宣夜,文周浑天(见邹学熹《周易十讲》附录二)此说极有见地,但历与易关系为何,尚不明白。历数纪天行,阴阳两分;易数纪化生,阴阳台德。这是历易关系的根本。三易皆言阴...
一、三易之异同 《易经》是人类文化史中最古老的典籍。《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日连山,二日归藏,三日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汉书,艺文志》:“凡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从上古伏义画卦算起,历经神农...
天行健自强不息,地势坤厚德载物。 天地中日月星辰有规律的、有制约地左旋右转周而复始。宇宙的罡风气场的变化交感孕育出万物。形气相召,盛衰多少,损益彰微,导致地球上千姿百彩的物种品流。物物每一代微微的变异叠加起来所产生的突变又是变易世界中生物进...
易经大循环阴阳此消彼长的规律与焉清晰起来:阳仪从首卦复演进到尾卦乾,阳在逐步增长...
《周易》成语与中华民族精神 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六艺之原。几...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